推動 IP 轉譯的產業策略思考

2021-09-10

推動 IP 轉譯的產業策略思考

Size:

盧俊偉/文策院副院長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文字、聲音、圖像、影像等形式的內容創作,透過產品化或內容服務化等加值方式,成為可供市場交易的商品,並因此衍生成為涵蓋內容創作端、產品/服務產製端、行銷通路端等上下游的產業鏈活動。而圍繞著此一文化創意產業的運作核心就是具有市場價值潛力的文化內容,一般會以IP來簡稱它。

 

 

 

為何要做IP轉譯?

 

通常各類型的文化內容IP都會擁有其特定的消費目標受眾(TA)或粉絲群,而IP轉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透過內容延展改編成其他類型文化內容的方式,來擴大IP的TA群,將價值產值化的能量,開發到最大,並因此讓內容創作端享有最大的成果收益,成為支持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各國的文創產業或內容產業都十分重視IP轉譯的一源多用開發,對於台灣而言,更是重要。原因在於,台灣的高度網路普及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大眾接觸文化內容的管道或平台呈現多元化,使得文化內容IP的參與消費情況趨於分眾化,單一文化內容類型IP的產值化能量不易擴大,因此格外需要一源多用的IP轉譯策略。

 

 

 

含金量高的IP通常具有幾項特性:內容可延展改編成其他文化內容產品而可擴大目標受眾(TA),以及粉絲願意因喜好IP而付費取得內容或周邊授權產品,IP的生命週期甚至可以因為受到跨世代喜愛而成為長壽不敗型IP。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迪士尼的冰雪奇緣IP,以及日本的精靈寶可夢IP,除了其本身的內容產品收益之外,透過IP的力量,衍生產品授權也創造了驚人的收入。

 

 

 

推動IP轉譯要有方法論

 

儘管IP轉譯擁有潛在龐大的價值產值化想像,但是IP轉譯還是有一些「眉角」,必須有方法論來推動,不能盲目。第一是,必須要先對各類型文化內容的創作產製端、消費端有清楚的調查掌握,才能制定清晰的精準媒合策略;也就是要理解國內及特定海外市場民眾在跨文化內容類型之間的消費偏好及模式,才能有效探索跨產業之間可能潛在的一源多用商機。第二是,推動IP轉譯要建立一套誘因機制。在創作產製端方面,基於創作者的風格、能耐甚至市場經營考量等種種因素,不見得一下子就能夠順利做到IP轉譯;例如漫畫和動畫因具有相似性的內容格式,經常被認為是最常也最容易相互IP改編的文化內容,但是國內產業生態基於市場考量,目前國內漫畫讀者主要以青少年為主,故事題材和內容也因此多以青少年次文化為特色,而國內動畫業者對於原創動畫內容的開發,則主要聚焦於兒童內容,與前述漫畫的主要受眾目標不盡相同。突破的策略做法,是要在中間找到彼此認同合適的題材與內容,並以本院的內容轉譯相關支持方案為誘因,讓彼此願意合作並逐漸相互理解,期待打造常態化的IP轉譯機制。

 

 

 

 

IP轉譯是促進產業規模化的第一步

 

在IP轉譯的基礎之上,讓不同類型的內容創作端,例如小說、漫畫、動畫、影視、表演等,得以藉由IP的跨域內容改編,讓不同類型的文化內容創作產製者,可以熟悉彼此的產製模式和流程,培養彼此的信任合作默契。甚至未來在跨內容端的「共創」模式逐漸培養形成之後,可再進一步聚合各文化內容所屬的產業上下游及周邊關聯產業,形成跨產業的生態圈力量,透過投資的手段,組建製作委員會,共同投入大IP或超級IP的開發製作及行銷。本院的推動策略思考,主要是希望透過文化內容跨域轉譯的支持與促進,逐漸建立跨文化內容產製端彼此之間的熟悉和信任度,進而積極促成跨產業的產業生態圈整合,形成製作委員會,並導入投資工具支持,共同策進及擴大文化內容產業的規模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