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長


張文櫻

副院長

 副院長的話

 

人類的物質生活在全球化的產業競爭趨勢下不斷被滿足,消費動機已逐漸從產品本身轉化為產品的文化意涵及品牌價值。因此深耕文化內容以文化內涵提升文化經濟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重點之一,尤其必須從品牌創新與市場行銷著力。

 

個人從法人推動文化科技的經驗,以及在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協助政府與民間協力合作的推動經驗,投入文策院的工作行列,從科技人到文化人,推進跨域共創,為台灣人才搭建舞台。科技發展總是帶來文化藝術的創新及產業機會,如攝影技術帶來電影、電腦技術帶來動畫及遊戲;想見新的技術如 AI、XR、5G、IOT 必然帶來另一波文化產業的創新及機會, 這正是台灣的優勢。此外,運用資訊科技工具從事整合行銷、發展品牌,也將成為內容產業突破現狀的關鍵。

 

然而,長期以來「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除靠整合行銷擴大市場,更重要的是必須培育能夠擴大內容市場的人才,也就是所謂的經理人,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說台灣故事的經理人。另外,論述流行文化、創造台流也是擴大國際市場的動力。文策院的 TAICCA School 及發展新的策進機制與工作方法,可以逐步將台灣的文化內容推進國際市場。

 

綜觀全球,文化內容已成為主導人類生活型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先進國家為維持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上的優勢位置,正積極藉由發展文化內容產業來鞏固,且新興國家像泰國也正向全球傳播他的實力。於此之際,台灣需更堅定發展文化內容的決心,從華人市場開始進而邁向全球,提升文化內容產值外,建立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產業位置。在此邀請各界與文策院共同為台灣文化內容進軍國際一起努力。

 

學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就讀


曾任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主任

副院長


盧俊偉

副院長

副院長的話

 

文策院扮演政府與市場之間的中介組織角色,要如何做到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幕後推手,必須要對現行產業生態系、發展趨勢、未來及階段性目標都需要清楚掌握,更需要仰賴產業界的意見和協力,全盤思考如何策進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發展的策略,並將台灣變成全球內容產業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文策院成立至今,不論從提升原創文化內容產製質量、投融資方案、人才培育、策略研究到國際行銷,從各個面向已立下了許多利於健全產業的基礎建設。台灣文化內容產業體質優良,有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創意,且具備優質人才以及高科技產業的加持,文策院將一步步協助產業解開陳年的結構性問題,透過跨領域、跨平台、跨產業的協力合作機制,整合文化、產業,金融、科技的能量,帶動產業投資與創新的動能,形塑臺灣的國家文化品牌。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經歷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金融安定基金委員、兆豐金控獨立董事、台灣票券獨立董事、亞洲航空董事,研究領域包含產業政策及公共議題,具備文創產業、金融市場、公共行政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