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陳怡臻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陳怡臻

2024-11-27

文/陳亭聿
攝影/陳佩芸

 

短號演奏家陳建安拿著樂器與孩童互動

 

「哎啊,怎麼有啵啵啵的聲音?」短號演奏家促狹地發問賣關子,一個轉身,將樂器管身內的液體傾瀉,「原來是有口水啊。」見眾人噴笑,漸對眼前的金身小獸卸下心防;演奏家又將其吹嘴拆下,鼓起雙頰朝它猛然灌風,無旋律卻絕對使人警醒的號角聲揚起,底下小臉紛紛斂的笑容,正坐豎耳以對。

 

此際,在說書人指引下,短號吹嘴被遞送至一雙雙稚嫩小手上。「短號」(Cornet,字根來自拉丁文 cornu「號角」)並非一般臺灣人熟悉的銅管樂器,更遑論一般兒童。有機會經實地傾聽短號響亮、豐富的音色,或聆聽它的兄弟「小號」演繹嘹亮、抒情的樂句,外加親手碰觸其冰冷體質,見證綴著按鍵氣閥、曲折與錐狀兼具的別緻身形,其聲畫連同樂器的人格,都頓時大幅度立體起來。

 

今日獻映的,是由鋼琴家沈書菡協同說書人張柏安、短號演奏家陳建安聯合出演,融合了貝多芬經典《命運交響曲》的三隻小豬故事,他們試圖透過「短號」這個軍樂隊中最高音域的銅管樂器,製造出大野狼迫近敲門的緊張感,也交代出小豬的鬥法與頑抗。

 

圍坐一圈鑑賞古典音樂與重新領會經典童話的觀眾,是一群未滿七歲、學齡前的小小孩。

 

解封放電的體驗落差

 

這是賦格兒童音樂「小小音樂大師課」的春季班現場。

 

「可惜家裡兩個正在時差!」回臺觀察課程的執行狀況,剛帶著五歲雙胞胎女兒自英國回來的創辦人陳怡臻說。她坦言自己也沒睡飽,但當課程現場小小孩回話時發出可愛奶音,見到表演者機靈的臨場反應,她開懷笑出聲音,更滿口殘念家中兩寶未能同來,「她們現在都長大了,還會以前輩姿態帶動其他小朋友呢。」

 

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陳怡臻

 

陳怡臻是在疫情期間創辦賦格兒童音樂的。2020年,英國封城,見當時兩歲的孩子無處放電,社交接觸受限,陳怡臻遂帶她們返回疫情相對寬鬆的臺灣。「當時,孩子去上自然科學課、體操課,那些體驗都很棒!」然而,當回顧她們在音樂課上,沒辦法接觸鋼琴,只是領張紙任小手在上面裝模作樣的景況,她狐疑,「音樂課,怎麼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注意到女兒於不同課堂上參與度的高反差,陳怡臻與朋友閒聊時,說起國外音樂課程體驗如何不同,沒料這不經意一提,竟戳中苦主痛點,眾人應聲附和不算,還將她推到教育現場前線。「 朋友們的小孩子歲數都差不多,這個想法一拋出來,大家都很有感。」陳怡臻笑得欣然多過於認栽,「然後我就被大家鞭策了,認份地開始找場館。」一場場特殊的音樂體驗教育活動,就此展開。

 

勇闖臺中歌劇院,初試啼聲

 

陳怡臻接收到的鞭策,是來自對臺灣音樂教育的失落與遺憾。臺灣的學習音樂生涯,常見有志於古典音樂的專業者,那是一條坎坷之路:自學齡前學習主修樂器、小學音樂班開始學習副修樂器,其後輪番上陣的是嚴謹的視唱、聽寫、樂理科目,以及殘酷的窄門淘汰賽,常讓有天份興趣者的創意與熱情被消磨殆盡。要不就是坊間普及版、主打「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的音樂課,因是提供孩子的團體班一類,也往往降格以對,少見聘用專業演奏者,也罕聞從業者有教育專業,更常見以替代品,如紙材或保麗龍等等撤換樂器本尊,要不就是電子琴、三角鐵、鈴鼓敲打、平價直笛,以家家酒式的玩扮,使音樂聆賞的質地打了折扣。

 

意識到臺灣音樂教育的常態模樣,陳怡臻並未信口聊聊就罷,而是二話不說,直接動身到臺中國家歌劇院遞送企劃書,決意在專業與正式的場館,啟動她心目中真正能觸擊感官靈魂的音樂課。「他們收到企劃案,顯然不是完全放心,檔期安排上有斟酌,也排人到場觀察。」館方雖有疑慮,卻也對此事樂觀其成,「他們覺得若小小孩也可以進到場館裡,而不是每次都在門口或市集裡蹓躂,那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暖身開場打下基礎,陳怡臻在疫情期間吹響的號角,引起了不同領域專業者的共振同鳴,賦格兒童音樂正式於2021年9月成立,吸引來有實驗教育經驗的共同創辦人周映璇,也有一雙女兒的金曲獎音樂製作人陳品先,曾為玉米雞劇團兒童歌舞劇填詞的文字工作者劉以安,創意、營運、教育、作曲、文本一一到位,大夥捲起袖子,齊心協作,開發出截然不同於坊間的音樂課。

 

賦格兒童音樂在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的音樂體驗課程

 

集體創作,開發分工合作的演出腳本課程

 

「小小音樂大師班」的設計靈感來自國外的音樂課體驗,都是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故事,說書與樂段輪流上陣,佐以感覺統合律動,也包含「真正的」樂器的近距離聆賞,甚至碰觸。「音樂未必是全新編寫,或全是古典樂,也會穿插耳熟能詳的兒歌,讓大家學習起來更自然,孩子和同來的大人都能一同歡唱。」

 

賦格以經典兒歌搭配管弦樂器編曲,許多兒歌也來頭也不小,像是《小星星》實是莫札特改編自法國童謠《媽媽請聽我說》的變奏曲,有其明快與華麗、雄壯或溫和的12種樣態,後才為英國女詩人Jane Taylor配上經典歌詞,廣為流傳。賦格兒童音樂課程也是如此,詞句必須建構在酣暢而富有節奏感的樂音流動之上,在不影響感受的前提下,騁其遞送訊息,「鋼琴相對於說書人而言,其實更是串聯與演說故事的靈魂人物。」

 

鋼琴家沈書菡、說書人張柏安

 

「國外說書人與音樂表演者可以是同一個人獨挑大梁,然而,臺灣很少有音樂演出者同時能身兼說書人的角色。」陳怡臻說,「後來我們讓音樂家專注在他的專業,毋需另外開發講故事的技能。這樣分工的人事成本,自然高很多,但也會構成一組組很有趣與專業的團隊。」

 

「採行這樣的分工,就更需要開發出一套可循的腳本。」身為創辦人與創意統籌,陳怡臻將每個故事文本中的互動段落都事先編寫說定,老師們不必自行臨場發揮,維持了看似隨機自然,其實精心抓拿到位的體驗品質。「駐團鋼琴家陳威存身兼我們的演出組組長,所有的工作與彩排,無論是臺北、臺中、高雄排練,都由他透過雲端方式監督。」這樣的分工,讓異地團隊的合作及執行力,成為可行。

 

賦格兒童音樂對一套課程的開發十分講究,上架前會優先給主創團隊的孩子「試菜」,作為壓力測試點,也作為回饋與調整的依據。兩年半下來,「小小音樂大師班」一共累積了17、18個音樂故事。「雖然時間還是有些壓縮,但團隊已漸漸更能掌握故事的節奏,在基礎的模組上做變化。」而這些新的合作,也成功讓更多年輕的表演藝術工作者,獲得相應的酬勞,也有機會站上獨奏或表演的舞台,得到更多個人的曝光度。

 

賦予當代性格,找到經典與新創間的平衡

 

世界各國自1980年代以來,持續推動教育改革,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國家教育的主要方針。臺灣的十二年課綱也著眼於此,藝術領域2019年的規範,即特別強調啟發興趣與潛能,尊重生命與生態,自發、互動與共好的理念,教案內容皆需要在專業知識之外,更進一步融會肯定自我價值、社會責任與環保等觀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賦格兒童音樂在課程內容與故事的設計上,也改編了經典童話當中,已不適應當代進步價值的橋段,「譬如我們給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曲中的《睡美人》來點當代反轉,奧若拉公主如何能在不省人事情況下,仍然捍衛她的主體性,讓它變成現代可以接受的環節?」陳怡臻舉例,「又好比《醜小鴨》原著其實是個殘酷的故事,團隊便把母親角色改了,調整成給孩子更多愛的形象,但也原汁原味保留故事的辨識度。」

 

 

在賦格的腳本裡,《小紅帽》不必等獵人相救,與阿嬤同心打敗大野狼;《天方夜譚》裡的茉莉公主有所自覺,拒絕被父親指手畫腳的婚約,蹬上魔毯大膽冒險。童話的角色都更有自發性、勇氣與個人色彩,賦格保持了故事的原有精髓,除了讓學齡前孩童易聽易懂,也能夠承擔現代觀眾的挑戰,在創新和傳統之間找到平衡,傳遞平權、尊重與包容的觀念。

 

不只早教也關注早療,共融與平權的音樂教室

 

在詞曲編創、演出與監督,及藝術行政專業之外,賦格兒童音樂亦引入幼兒早期教育方面的專業,微調課程以手板、採坐姿與平視的教學方式,讓幼童更易進入狀況。不僅音樂家、劇場出身的說書人,需要接受正向教養培訓與定期回訓之外,更設有早教或社工背景的場邊老師,當有說書者與表演者無暇顧及的現場狀況發生時,會由場邊老師透過積極且溫和的引導方式,協助學齡前的孩子調整情緒,引導他們或暫時離開,或輕聲慢行。

 

對於有早期發展特殊需求或是行動不便的孩子,賦格兒童音樂也多予以關懷照顧。陳怡臻說到,「即使有小朋友的發展較為遲緩,或有些身心狀況,我們也是採行共融的概念而不分班授課,搭配場邊老師協助,達成藝術文化平權。」

 

不僅如此,賦格兒童音樂更結合團隊成員音樂療法專業,在去(2023)年5月與「目目非營利」合作,借重目目對重度身障者的技術與服務專業,如應用眼球追蹤技術及其開發出符合重度肢體障礙者使用的眼動軟體,他們共同為6位重症孩童與隨行兄弟姐妹,上了一堂結合童話和古典樂的眼動音樂課。

 

與目目非營利合作,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眼動音樂會」

 

「目目與我們事先依照孩童需求,重新調整教案以及互動型態,」陳怡臻談及雙方合作的啟動對孩子帶來的影響,「我們也發現音樂能夠刺激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可能有腦部麻痹或身體障礙的孩子根據已經習得的眼動溝通技巧,與現場的音樂老師互動,根據故事劇情或強弱、旋律或節奏,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表情。」

 

陳怡臻與團隊夥伴甚至積極籌備成立「行動音樂教室」。2023 年秋季,他們進駐台中榮總兒童醫學中心,想將音樂帶到更多特殊需求孩子身邊,考慮到賦格兒童音樂登記為營利單位,他們另行尋求企業家的贊助,成立「行動音樂關懷協會」,計畫第一年執行28場行動音樂教室,在1500個孩子心中灑下音樂的種子。

 

拆解混音,流動故事中的不變動機

 

至今已成立兩年餘的賦格兒童音樂,回首2021年底,赴臺中國家歌劇院戰戰兢兢地投遞企劃案,當時啟動時以「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來實驗,以前期產品蒐集回饋,從中學習,繼而成功獲得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資助,以及後續文化內容策進院「文化創業加速器」的推進。文策院為賦格媒合了不同地區的劇團團隊、有永續觀念的企業,也正在促成賦格兒童音樂未來與有田野調查專業的單位合作,共同開發本土文化與故事內容。

 

「就像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大宜所說的,只有最好的音樂,對兒童才夠好。」就像在熟悉的樂段裡舉起手板,幫助聽眾記憶,記住在音調與強弱變換、自由靈活的故事情節裡,這是賦格兒童音樂教育者不變的動機。

 


 

分享:

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陳怡臻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

2024-11-27

日照之下,臺灣ACG的「文藝復興」!? ——專訪智寶國際開發董事長鄧橋、翔英融創總經理楊國祥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日照之下,臺灣ACG的「文藝復興」!? ——專訪智寶國際開發董事長鄧橋、翔英...

2024-11-13

在無光暗角裡種岀繽紛前景——專訪創意製片人黃茂昌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在無光暗角裡種岀繽紛前景——專訪創意製片人黃茂昌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