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說)故事的各種可能──專訪小耳朵文化負責人華爸(華正群)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挑戰(說)故事的各種可能──專訪小耳朵文化負責人華爸(華正群)

2023-12-18

採訪撰文/蔡雨辰
攝影/陳佩芸

 

為孩子說故事可以成為一門生意嗎?或者,以家長、孩子為目標客群的內容經濟,能開展出多少可能?從網紅YouTuber到青年創業家,華正群與夥伴們的「小耳朵文化」正顫顫巍巍地走在一條文化青年嘗試新創的路上。

 

華正群與妻子任中鳳較為人熟知的名字是「華爸」與「鳥媽」,兩人生下了第一個女兒後,開始把養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拍成影片,好評不斷,開啟了YouTuber的人生,他們至今仍經營著「Mom & Dad」頻道,擁有21.4萬訂閱。第三個孩子出世後,工作育兒兩頭燒,能夠拍片的時間銳減,華爸鳥媽也開始思考所謂「網紅」的生涯究竟能持續多久,不安於原地踏步的兩人,在疫情期間推出了Podcast節目「媽爹講故事」。

 

愛聽媽爹講故事的粉絲暱稱為小耳朵

 

始於床邊故事的Podcast

 

「我們就是比較喜歡去挑戰一些沒有人嘗試過的事情!」他們持續讓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邁向公共,結合過去的專業,推出嶄新的嘗試。一方面,兩人因為待過唱片業,原本就有聲音製作的經驗;另一方面,在育兒分工上,華爸負擔了「念故事」的工作,「我每年大概可以念 80到100本繪本給小孩聽」,既然念了,兩人便錄下音檔,傳給親朋好友分享,「可能因為我的表演比較生動,孩子們習慣在睡前聽我念故事,爸爸媽媽們便來問我們能不能再多念一些故事⋯⋯」由此,他們乾脆開了一個Podcast節目,每周更新,至今三年未曾間斷地為孩子念故事。

 

媽爹講故事舉辦粉絲見面會,華爸鳥媽與小耳朵們相見歡(小耳朵文化提供)

 

華爸的聲音表情極具魅力,面對一個繪本故事,他會適時地將書面語轉化為口語,讓孩子易於進入故事的世界,卻也不過分加油添醋,甚至說教講理。華爸的孩子就是他第一個聽眾,女兒的反應則是指標,「只要觀察女兒的反應,我就可以知道小朋友會不會喜歡這本書。」挑選故事的原則是以孩子成長的節奏進行安排,他會主動向繪本出版社取得授權,或邀請推薦,「例如兩歲的孩子不太會說話,可以先聽故事學語言,三歲的孩子開始情緒發展的階段,四歲則有邏輯、推理、自我認同的題目。」華爸希望透過繪本故事,同時陪伴家長和兒童在養育和成長的路上,當遇到問題時,能獲得一些解方。

 

基於這些信念,華爸堅持不在節目中置入任何廣告。「你可以想像,當我的兒子會聽一個故事聽50遍,如果我接了速食店套餐的廣告,那就表示他也會聽到50遍關於速食的內容!我作為家長會顧慮這件事,當然會為我的聽眾們多想一點。」在Podcast節目裡,為孩子打造一個純粹的故事世界,獲得了家長的信任與小孩的期待,也讓華爸鳥媽有了再前進一步的動力。

 

新創「說故事公司」獲天使投資人肯定

 

2021年,華爸鳥媽創立了公司「小耳朵文化傳媒」。他們認真思考將內容生產從影像轉向聲音,第一個任務就是開發「媽爹講故事」的APP,跳脫Podcast介面的限制,例如能為孩子設定收聽年齡,挑選主題並建立自己的播放清單,讓系統提供個人化的推薦,替家長建立一個無廣告的收聽環境,更為使用者導向,也正式透過會員機制創造收入。如今回想,華爸認為:「其實開公司並不難,難的是如何經營。」帶著網紅的優勢與紅利,他們毋須花太多力氣尋找消費者,而是去理解消費者的需求。流量如何變現?什麼樣的內容讓家長願意買單?都是課題。

 

 

創業初期,華爸清楚意識到從「創作者」轉為「創業者」是一道關卡,「我需要學習很多新東西,包括公司怎麼營運、怎麼找團隊、資金從哪裡來?所以我那時報名好多新創加速器。」

 

創立公司同年,小耳朵文化便入選文策院的文化新創加速推進計畫。「我覺得文策院的新創加速計畫帶給我兩個很棒的東西」,其一是,他在課程中認識了同是文化創業的夥伴,彼此擁有類似的困擾,也得以用共同的語言進行討論。其二是,「經營類的課程讓我學會放下創作者的身分,我必須要學會去計算錄製一個故事的成本,不然沒有語言去告訴我的股東和投資人:為什麼講故事可以成為一個事業?」這些課程讓華爸意識到,文化產業不能僅是賣一個夢想,「有理想,但也要看重現實。若要讓理想成為現實,需要一個完整的練習過程。」經過一年多的練習,華爸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2023年,小耳朵文化獲得了近千萬的種子輪募資,以教育與文創領域的天使投資人為主。這一輪資金將用於「媽爹講故事」APP優化(2.0官方版APP於同年11月上線),以及有聲內容IP產品延伸,包含線上課程,周邊讀物等等。「這是一個很具體的肯定和成果。」對華爸而言,創業前兩年其實還在磨練心智,「了解這個市場的運作方式,了解創業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了解投資人想要什麼,了解我的公司該怎麼登場。」

 

回想募資過程,華爸認為最首要的工作是「把你的帳算清楚」:「也就是未來三到五年的公司規劃,你的產品能帶來多少收益?這些評估數據是否合理?」很多新創事業可能會以為要等到公司賺錢之後投資人才願意進場,但這次經驗讓華爸認識到,其實讓投資人願意給新創公司一個機會的理由是:這個創業者能否理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合理的評估營業額與利潤,以及使用資金的方式,「例如,可能四成用在APP平台開發,三成做內容,其他則是人事成本等等。」



原創廣播劇《恐龍小學》,除了傳遞恐龍知識還涉及認識自我、團隊合作等課題。(小耳朵文化提供)

 

打開對兒童產業的想像

 

如今,華爸的工作心態已從「說故事的人」調整為「新創經營者」,「我現在的角色很簡單,就是決定公司走向的大腦。」但其實,華爸正努力讓公司內每位夥伴都成為大腦,目前小耳朵文化是十人內的小編制,仍擁有扁平組織的優勢,「授權給夥伴對我來說是更輕鬆的一件事,大家是彼此的後盾,在厚實的信任基礎下可以快速做決策。」面對夥伴,「我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在為一間值得努力的公司付出,我也會好好地讓小耳朵營運下去,這個安全感也很重要。」

 

夥伴逐漸就位後,2022年,小耳朵文化開始嘗試自製廣播劇,華爸邀請了兒童劇場的舊識合作編劇,「我一個人演繹故事,其實久了小朋友也會聽膩,我還是得慢慢把說故事的角色讓出來,讓公司生產其他能夠受歡迎的IP。」但自製劇並不容易,「開案前,我們會先調查孩子在小學階段適合聽什麼樣的內容,有什麼需求。我們會從這些需求出發進行劇本創作。」

 

《恐龍小學》錄音工作中,左為飾演三角龍曼蒂的鳥媽;中為飾演翼手龍飛飛、暴龍蹦蹦的王辰驊,平時也是迪士尼的御用配音員;右為飾演阿紀雅的咖哩。(小耳朵文化提供)

 

儘管少子化的趨勢無可逆反,但同樣作為家長的華爸反而認為是個轉機,「現在的家長基本上只生育一個孩子,若經濟狀況許可,他們會願意給孩子最好的。我個人認為,兒童產業其實比較沒有競品的問題,很有趣喔,有能力的家長不會因為買了這個廣播劇就不訂Podcast。他什麼都買,只要他負擔得起,他會全部買。」由此,華爸認為重點應該擺在如何讓產品更精緻,以及如何獨佔使用者的時間,「例如睡前時間就是我們擁有的獨佔性,家長不會讓小孩睡前看影片,但會讓他聽故事!甚至有小朋友是因為聽了我們講故事之後,戒掉了看平板電腦的習慣。」

 

除了持續開發故事IP,小耳朵文化也希望能與其他教育品牌或產品進行合作。今(2023)年,他們便與教育品牌「加點魔法」合作,「加點魔法」透過教小朋友變魔術,來傳遞科學知識,兩方合作推出聯名課程「鳥媽的魔法科學課」。他們希望透過各種合作打開目標觀眾,也打開家長消費者對於產品的各種想像。

 

面對未來,華爸期許小耳朵文化能成為專屬於兒童的教育平台,讓原創故事盡情發揮其可能性,他們將持續開發各式周邊商品,可能是繪本、體驗活動、桌遊產品。想像未來時,華爸雙眼晶亮地描繪著理想中的藍圖:「有點像是百貨公司的概念,每一層有不同的主題,按照年齡分類,除了有小朋友的產品,也有提供給爸媽的服務,中長期來看,也許能透過選物的方式發展為電商。希望能夠滿足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需求!」

 

人類需要故事,創造故事,傳遞故事,販賣故事。在故事的基礎上,小耳朵文化已踏出了第一步。

 


 

分享:

從線下沉浸式體驗到跨足劇集開發與改編 微醺宇宙四維空間再進化 ——專訪驚喜製造創辦人林業軒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從線下沉浸式體驗到跨足劇集開發與改編 微醺宇宙四維空間再進化 ——專訪驚喜...

2024-12-18

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陳怡臻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一段樂曲搭配一段童話 演奏家與說書人齊邀兒童吟唱—專訪賦格兒童音樂創辦人...

2024-11-27

日照之下,臺灣ACG的「文藝復興」!? ——專訪智寶國際開發董事長鄧橋、翔英融創總經理楊國祥

故事現場:產業真心話

日照之下,臺灣ACG的「文藝復興」!? ——專訪智寶國際開發董事長鄧橋、翔英...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