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延伸的視覺感官體驗──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的科技冒險

故事現場:聽他們說創作

無限延伸的視覺感官體驗──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的科技冒險

2021-12-15

撰文/賴柔蒨

攝影/汪正翔

 

 

「在未來五年內會出現一批人,每天起床就把頭盔戴上,做一些事情。」林家齊信心滿滿地預測「元宇宙」(metaverse)的雛形即將在五年內誕生。

 

元宇宙可以被簡單理解為電影《一級玩家》的內容,人穿戴頭盔/頭顯、眼鏡等裝置後,連線進入虛擬世界,以分身(avatar)在這個虛擬實境裡採購、上課、社交⋯⋯進行各種日常生活體驗,儼然就是另一個虛擬宇宙。

 

這場採訪後不久,10 月 29 日,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宣布將母公司改名為「Meta」,宣告「元宇宙」是他接下來的要務,這使得「元宇宙」概念從科技領域躍入普羅大眾的世界,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也呼應林家齊於訪談時所說,「如今全世界都在等待看見元宇宙的驗證。」

 

林家齊是「夢想動畫」創辦人,公司近年為人熟知的作品包含電影《狂徒》、《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How哥宇宙》MV、星宇航空安全影片等。夢想動畫在 2012 年成立時只有林一人,隨案量增加擴充到四人,如今規模已達 190 人,是全國知名的視覺特效公司。而近年更成立一組「互動團隊」,負責沉浸式劇院和元宇宙相關內容。

 

除了持續耕耘 3D 動畫和特效影片製作,近年來,林家齊更將重心放在橫向的視覺體驗科技研發。四年前打造數位虛擬攝影棚,現進階到 LED 虛擬攝影棚,更在今年推出 MR 沉浸式劇院──「夢境現實,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落成。

 

在既有的營運基礎上持續投入技術開發,「研發部」一直是夢想動畫十分重要的一環,「我本來就是工程師,所以我很相信,要跳脫純代工,就必須要走自己的研發。」初始是為了改善工作流程,開發各種系統工具,「慢慢才走到一些新領域的研發」。林家齊的前瞻性來自其「工程師性格」,他說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被個人喜好所驅動。

 

 

 

 

從做動畫到技術開發,為了「解決問題」

 

身為動畫公司老闆,林家齊其實不太看動畫、漫畫,儘管《星海爭霸》是他最愛的遊戲,「但它其實跟我的生涯選擇,沒什麼關係。」話雖如此,他當年在世新大學數媒系的畢業製作中擔任程式開發,與團隊完成一款名為「復甦者」(Regenerator)的遊戲,獲得包含「2008 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K. T. 科藝獎 —數位遊戲組金獎在內的許多獎項。

 

畢業後,林家齊有意繼續完成這套遊戲,同時投履歷找工作。當時他應徵兩間公司,分別為遊戲業、動畫業,最後選擇了薪水較高、剛成立不久的壹傳媒動畫,開啟了兩年半的動新聞生涯。

 

擔任動畫師期間,他發覺工作流程的重複性,遂寫起簡化製作過程的各種工具,轉為研發工程師的角色;從小工具開始,到最後完成了一套動畫製作的 3D 資料庫、搜尋引擎。

 

他在 26 歲那年一舉創業,「夢想動畫」成立最初是為了販售這套能改善動畫師效率的外掛工具,但當時多數公司都已有了既定的工作流程,沒有意願再多花錢購買軟體,於是他轉型成接案公司,承接動畫製作和工具開發等業務,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規模。


 

 

 

 

綠幕掰掰,LED虛擬攝影棚時代來臨

 

2016 年可說是臺灣的 VR 元年(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夢想動畫陸續製作許多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VR 影片,林家齊開始思考技術的延伸應用,在文策院的支持下,他先打造了「數位虛擬攝影棚」,希望提升影視拍攝和後製動畫的整合。

 

在傳統的特效片拍攝中,演員通常在綠幕前憑想像表演,導演在後製階段才會看見演出與特效結合後的最終影像;但林家齊打造的「數位虛擬攝影棚」,則能在拍攝當下,就合成影像,演員表演和 3D 虛擬場景能即時呈現於電腦螢幕,讓主創團隊在現場直接觀看合成後的完整影像,即時合成能減少後續動畫製作的成本,還能隨時調整特效效果。

 

 

 

 

 

 

在數位虛擬攝影棚的基礎上,林家齊進一步開發 LED 虛擬攝影棚和 MR 沉浸式劇院。

 

LED 虛擬攝影棚是「XR Studio」的廣義概念。XR(Extended Reality)意為延展實境,林家齊表示,LED 虛擬攝影棚是一種延展式攝影棚,技術原理融合 VR、AR ,「跟沉浸式有點像,但又增加了延展」。

 

 

公視電視劇《茶金》的虛擬製片測試片段

 

 

 

 

LED 螢幕取代傳統綠幕,3D 虛擬場景呈現其上,演員能看見故事場景,身歷其境演出。透過即時影像追蹤設備,虛擬場景能與攝影機互動,意即鏡頭移動時背景也跟著改變,「 LED 背景跟著攝影機移動呈現動態,看起來不是平面的,是動態透視,像立體螢幕的感覺。」因應不同場景需求的燈光設計,也能運用 LED 仿造真實環境的光照與痕跡,視覺上更自然寫實。這使得傳統後期作業流程,現於拍攝現場即完成泰半,省去大幅後製成本。

 

以前要把整個劇組拉到實地拍攝沙漠、峽谷,現在可以全部在 LED 攝影棚內完成,好萊塢已開始以此方式製作。

 

如 2019 年星戰影集《曼達洛人》;去年《美國偶像》決賽表演,歌手凱蒂・佩芮以 XR 技術打造舞台效果演唱〈雛菊〉(Daisies),驚艷四方。夢想動畫的 LED 虛擬攝影棚雖然尚未全面完工,但已製作包含 ASUS、Acer 的產品發表會,以及林俊傑《聖所 FINALE 》線上演唱會。

 

 

Katy Perry - Daisies

 

 

 

 

打造全球第一座MR劇院

 

臺灣的沉浸式作品屢獲國際肯定,林家齊因而思考進一步作品商轉的可能,能讓更多人看見,於是打造了 MR 沉浸式劇場「夢境現實」。

 

沉浸式作品大行其道,林家齊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沉浸式展演的可能。對他來說,觀看 VR 影片壓力很大,因為帶上頭顯後不能移動,被限制在定點,不耐煩時也不能快轉,觀影體驗備受拘束,於是他轉向 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 MR 是穿透式的,是眼鏡跟環境做一個結合。」對工程師背景的林家齊而言,「夢境現實」是他的一件「作品」。

 

「夢境現實」劇院提供兩種觀看方式,觀者能選擇戴上 MR 眼鏡與虛擬人、物互動,或以平板透過 AR 互動與拍照,人們在劇院內自由走動,使用裝置的同時能看見四周的沉浸式投影,也能看見其他觀眾的行為,人與人在空間內能彼此感知。林家齊坦言,現階段做 MR 劇院並不會獲利,但至少不會賠錢。在政府的計畫支持與高流場館的租金優惠基礎上,劇院能以空間租借的方式回收成本,事實上,在正式啟用前,「夢境現實」已上演如歌手 A-LIN 的線上演場會。

 

「我覺得這( MR 劇院)是一個很前面的事,你必須現在開始做,做的時候才會思考,慢慢看著市場變化去做一些新的調整。」

 

他相信疫情解封後,國際旅客來臺灣旅遊時,這個全世界第一座MR劇院會吸引他們買票入場體驗。「夢境現實」目前已和創作者們合作完成六部作品,未來將陸續在劇院內常態放映。

 

 

 

 

動畫戰線向南延伸

 

「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另一關鍵要素,夢想動畫不僅推出學生搶破頭的實習計畫,今年更即將在高雄開設「夢想方舟」學院,定期推出課程。

 

夢想動畫實習計畫始於 2015 年,知名 YouTuber HowHow 是當年毛遂自薦的第一個實習生,去年已發展成近 500 人報名,錄取 16 人,錄取率低於 4% 的盛況。他們端出前沿軟體規畫實習課程,去年以 Unreal Engine Blender 教學為號召,週一到五整天課程滿檔,實習生學習軟體,並在虛擬攝影棚實作,最後完成分組作品。這 16 名實習生中,「現在有八個全部在樓下上班」,另外八名則被推薦到其他動畫公司。

 

最初的實習模式也是安排實習生參與專案工作,後來才轉型成教學。林家齊當初做此轉變,是發覺公司所運用的動畫技術其實走在學校教育前面,所以乾脆讓同學藉由實習學習,培養人才給自家公司與業界。他們的實習計畫甚至吸引總統蔡英文和教育部長潘文忠造訪現場,參觀交流。

 

 

 

 

 

 

實習計畫逐漸成為夢想動畫每年要務,林家齊將這套教學模式與公司發展做一番整合思考。公司即將邁入第十年,雖說動畫師的職業生涯很長,「但有時候一些新人做出來的東西,真的會嚇死人。」年輕的肝可以沒日沒夜燃燒熱情,但到了一定年紀,真的不適合過度熬夜了,他發現一些資深動畫師其實很喜歡講課,有很多經驗想分享,另一方面公司業務持續擴大,臺北的辦公室也幾乎滿了,於是他將眼光看向高雄。

 

高雄的「夢想方舟」將以學院型態運作,比照臺北的實習計畫模式開課,由公司內長年在一線戰鬥的資深動畫師擔任講師,並透過課程訓練發掘人才,有機會直接招募進工作團隊,「把他們打造成一個獨立的工作團隊,(總公司)發案子過去,比較像是把後端的補給線做起來。」

 

將自家動畫戰線拉到高雄,亦是試圖為長年發展失衡的南臺灣注入活水。這位想解決問題的工程師,從夢想動畫的處境看見整體臺灣動畫產業的困境。

 

 

 

 

從技術到IP的可能

 

近期廣受好評的電視劇《茶金》是夢想動畫最新力作,林家齊坦言此案還在執行中就已經賠了幾百萬,但這是他對於「作品」的態度,「我們砸很多人力去做《茶金》,因為我就是要做作品,我想讓他們看看,你分辨得出來哪邊是特效嗎?」

 

林家齊口中的「他們」,是指那些對臺灣視覺特效技術不夠有信心的人。

 

近年臺灣影視作品風潮再起,叫好又叫座,「新臺流」、「新臺劇」、「臺劇大爆發」引發熱烈討論,但大部分的討論內容都聚焦在臺灣在地原創或改編IP,「做內容並不是只有 IP,而是整個產製的生態鏈」。動畫師背景的林家齊認為,不能只看重故事文本是否源自本地,而忽略特效技術,因為產業的發展並非只能從IP到技術,也能「從技術到IP」 

 

他以韓國視覺特效公司「Dexter Studios」為例。該公司由電影導演金容華於 2012 年成立,金容華也是 2017 年轟動亞洲的《與神同行》導演,Dexter Studios 也包辦了該片的拍攝和後製。

 

在完成《與神同行》之前,該公司已累積相當的特效經驗,包含徐克導演的多部電影都由他們擔任後期製作。《與神同行》的監製看中金容華的特效專長,因此找他導演本片,金容華也負責改編劇本。林家齊分析,特效公司透過一次次的接案磨練,慢慢累積了掌握製作流程的能力,於是當製作《與神同行》這樣一部奇幻電影,他們端出了不砸錢炫技,也能成功表現敘事的成果,滿足一般觀眾的觀影體驗,最終創造極高的商業效應,示範了從技術到IP的成功經驗。該公司近期和 Netflix 簽立了兩年合夥關係,串流巨頭希望藉著與韓國後製公司合作,共創更貼近在地風貌的韓劇作品。

 

林家齊說,同事們也希望公司有朝一日能像 Dexter Studios 一樣自製作品,但在這個眾人之夢實現之前,林家齊要先向業界展現自家公司的視覺特效能力, 證明臺灣的特效技術不輸國外。

 

「我賠很多也沒關係,就是要把《茶金》做得很好,我們要讓市場知道,預算夠,我就能做出很棒的作品,你只要給我時間、空間,我一定可以做出來。」影視產業的內容開發和特效技術需要共好,才能帶動產業生態鏈的提升,「我希望讓整個產業變好。」


 



 

 

 

分享:

寫「沒人在乎」的東西,把命案清潔師的「空白」填上—— 《成為怪物以前》作者蕭瑋萱 X 版權經紀人譚光磊

故事現場:聽他們說創作

寫「沒人在乎」的東西,把命案清潔師的「空白」填上—— 《成為怪物以前》作...

2024-10-15

舉頭望OO:周東彥的XR找什麼?

故事現場:聽他們說創作

舉頭望OO:周東彥的XR找什麼?

2024-10-01

抵達現場,把故事說給世界 ——專訪《雪水消融的季節》導演羅苡珊、製片陳詠雙

故事現場:聽他們說創作

抵達現場,把故事說給世界 ——專訪《雪水消融的季節》導演羅苡珊、製片陳詠...

2024-09-25